本篇文章1307字,读完约3分钟
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行的法定货币,不仅是沟通物资、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更承载着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建国初期的特殊时代记忆,是见证国家新生与金融统一的 “历史活化石”。
1948 年 12 月 1 日,为结束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货币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如华北 “冀南币”、西北 “陕甘宁边币” 等),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成立,并同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取代各解放区货币,成为解放区统一流通的法定货币。
一方面,解决不同解放区货币兑换复杂、交易受阻的问题,便利物资流通与军民生活;另一方面,在建国前后(1949 年 10 月后继续流通)稳定物价、抑制通胀,为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恢复提供金融支撑,奠定新中国货币体系的基础。
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极具时代特色,既体现革命历程,也反映建国初期的生产建设场景,全套共62 种版别(含不同面额、年号、图案的细分版本),是我国货币设计中版别最多的一套。
因建国初期物价波动,面额跨度极大,从最小 1 元到最大 50000 元(后期因币制改革,1955 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1 元新币兑换 10000 元旧币)。
摒弃了旧中国货币常见的帝王、神像元素,以 “人民生产生活”“革命历史地标” 为核心:
生产场景:如 1 元 “工人和农民”、5 元 “帆船”(象征航运业恢复)、100 元 “驮运”(反映物资运输);
历史地标:如 1000 元 “颐和园十七孔桥”、5000 元 “新华门”(象征新中国政权);
时代精神:如 50000 元 “新华门与收割机”(结合政权象征与农业生产,体现 “以农为本” 的恢复思路)。
如今,第一套人民币因发行时间短、流通中损耗大、回收彻底(1955 年停止流通后,大部分被银行回收销毁),存世量极少,成为钱币收藏领域的 “珍品”:
如今,第一套人民币因发行时间短、流通中损耗大、回收彻底(1955 年停止流通后,大部分被银行回收销毁),存世量极少,成为钱币收藏领域的 “珍品”:部分稀有版别(如 1951 年发行的 5000 元 “蒙古包”、10000 元 “牧马图”‘骆驼队’)因仅在少数地区流通、存世量极少,单张市场价格可达几十过百万元。
从战火中诞生,到伴随国家走向稳定,第一套人民币早已超越 “支付工具” 的属性,成为镌刻新中国金融初心、见证时代变迁的重要历史载体。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香港亞細亞拍卖有限公司大陆征集处 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河南洛阳嘉澜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公司,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洛阳嘉澜艺术品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树立了艺术品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企业领导者,洛阳嘉澜艺术品助力客户,把握艺术品变革,构建艺术品征集销售一站式平台。
洛阳嘉澜作为全球领先艺术品平台企业,秉承“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体验,以及强大的艺术品大数据基础设施与行业艺术品金融解决方案。
此作品咨询/藏品鉴定及拍卖可咨询 刘经理:17395953691
来源:香港视窗网
标题:《第一套人民币:连接革命征程与建设起点的金融桥梁》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gnxw/4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