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5字,读完约5分钟

 

下午三点五十分,在佛山市顺德水道的龙翔大桥下游段,中交广航局顺德水道项目部的安全主管小陈和两名同事提前来到河堤围蔽处。他们熟练地移开一部分绿色金属网,拉起警戒带,摆好三把大型遮阳伞和若干塑料凳,最后从项目部搬来一箱清凉饮料。

D:\Backup\Documents\Tencent Files\1050521763\nt_qq\nt_data\Pic\2025-11\Thumb\ba54c1e79a946e5de00f65824b4aa79a_720.png

十分钟后,第一批渔民驾着小船靠岸,岸边渐渐聚集起买菜的村民。“开渔咯!”吆喝声、问价声、欢笑声顿时让这个临时码头热闹起来。

而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光景:围蔽网屡遭破坏,项目部反复加固,村民抱怨连连。

                  “天然鱼市”遇施工围困

中交广航局承建的顺德水道扩能升级工程是广东省重点水运项目,对提升珠江三角洲航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施工规划,龙翔工区需对一段3公里的河堤进行围蔽,确保施工安全。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被围蔽的河堤内侧,有一片小小的亲水平台,这里一直是周边村民世代使用的“天然鱼市”。每天下午,渔民在此靠岸交易,售卖刚从顺德水道内捕来的鲜鱼,尤其是肥美的“和顺鱼”,更是周边居民秋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

“围蔽网一拦,卖鱼的、买鱼的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村民崔老伯说,“最关键的是,渔船没法靠岸,鱼市就要散喽。”

尽管项目部设立了警示牌,但习惯了在此交易的村民不愿放弃这个延续多年的便利。于是,围蔽网屡次被人为破坏,项目部多次加固,却仍然“防不胜防”。双方关系一度有些紧张。

                 “堵”与“疏”之间的抉择

“当时我们也很头疼。”项目经理潘庆杰回忆,“工程安全是底线,绝对不能出事。但村民们的实际困难,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

是继续严防死守,还是另寻他路?项目部召开了一次专题会,争论激烈。

“一旦网开一面,非施工人员进出围蔽区,万一有人跌倒受伤,责任谁担?这符合我们的工程安全管理要求吗?”有管理人员抛出尖锐问题。

“但村民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一味地‘堵’,问题真的解决了吗?能不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找到一条兼顾施工和便民的路?”潘庆杰引导大家换位思考。

会后,潘庆杰带着几名项目管理人员,没有事先通知,直接去了村里,找到几位长者,坐在榕树下聊了起来。

“我们才知道,这个小小的码头对村民那么重要。”参与座谈的项目书记说,“一位阿伯告诉我们,顺德水道的和顺鱼肥美鲜甜,‘秋天的第一条和顺鱼’是很多老广们的念想。这里不仅是交易点,更承载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

                 “定时开放”:一项有温度的管理创新

了解到村民的深厚情结和实际需求后,项目部下定决心:变“堵”为“疏”。

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对那片亲水平台进行了详细勘察,结论是:该区域地势平缓,不在主施工通道上,且距离当前最近的抛石作业点2公里以上,不会影响正常施工。在此基础上,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案出炉——“分段围蔽,定时开放”。

项目部改变一围了之的做法,决定将5公里的河堤分级分段,根据施工进度选择性开放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鱼市”所在的河堤,每天下午4点至6点,开放两小时;项目管理人员每天提前到达现场,加强对作业船舶的调度和警戒,避免各类船舶交叉航行;设置遮阳伞、塑料凳和清凉饮料,为渔民和买鱼的村民防暑降温;项目人员在每次罢市后清理卫生,恢复围蔽网。

方案上报公司后,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以央企担当服务好周边群众,这是项目应该做的。”

                小码头,大情怀

下午四点,码头准时热闹起来。

“帮我称两斤虾,再要一条笋壳,拣条靓D嘅(挑条好点的)!”

“今日D和顺点卖啊(今天的和顺鱼怎么卖)?”

“过来帮手卸货!”

吆喝声此起彼伏。项目部的安全员小陈一边留意着岸边情况,一边帮着一位老人提装鱼的袋子。

“和顺鱼,其实原名翘嘴鱼,也叫‘拗颈鱼’,”崔老伯一边挑着鱼,一边和记者饶有兴致地聊起家常,“我们广东人最中意好意头哉(喜欢好寓意),‘拗颈’(吵架)不好听,反其道而行之,就叫它‘和顺’,寓意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这和猪肝叫猪润、猪舌叫猪利,是一个道理,讨个吉利,对不对呀?”小陈回应。

“没错没错!你好懂广东文化喔!”崔老伯爽朗地笑起来,“你们项目部也很懂我们。现在这样安排好多了,大家都有方便,你们(项目部)也有人情味。”

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两小时的开放时间结束,渔民和买菜的村民逐渐散去,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开始整理现场,移回围蔽网。

D:\Backup\Documents\Tencent Files\1050521763\nt_qq\nt_data\Pic\2025-11\Thumb\8b267f76d537391d4193ce5a53f26847_720.png

小码头恢复了宁静,但一种基于相互理解、共同协商的和谐与顺畅,已深深融入这片秋日的波光与村民的笑语声中。

“工程建设是大事,百姓生活是实事。两者并非绝对矛盾。”潘庆杰说,“作为央企,我们不能只盯着工程进度,更要心中有民、肩上扛责。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用更柔性、更智慧的方式化解矛盾,服务群众,这本就是我们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一道围蔽网,打开了一扇门,连通了民心。这个每天只开放两小时的临时码头,成为了广航建设者与当地百姓之间一道相互体谅、和谐共处的独特风景。

(供稿:中交广航局顺德水道项目部 孙晨林)

来源:香港视窗网

标题:码头下午四点钟丨广航建设者柔性管理架起民心桥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gnxw/46575.html